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1、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2、大多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大概可以有这个感悟,那就是你离真相越近的时候,往往离你自己越远。当然这不是悲哀,是一种奖励吧。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3、赏析:突出王冕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这段文字的描述表露出王冕不追求富贵功名追求自在自由。
4、看到这里突然想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那是不是也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是文学的延续呢?
5、火车在几百年前是不存在的,那么古人从呼呼浩特走到杭州,得走多少天呢?有首韩愈的诗歌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6、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让人不得不叹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绵厚而不沉闷,沉重而不冗繁,新颖而不轻佻,个性而不张扬。洋洋洒洒36万字的巨著,文采斐然,情感浓烈,逻辑严整,新意迭出,让那些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渐渐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阅读过程如同在万水千山中闲步观赏美景静听天籁,空旷清新,赏心悦目,很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7、回到开篇,让我们再次温故和回味: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等级,是文脉的生命……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先生叹道:“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我们应当在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重启文脉之思,重开文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
8、甲骨文,一直的了解仅限这字面三个字,现在知道它是祖先占卜的记录,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竟然有几万片,当时杀掉了多少只龟呀?!
9、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10、赏析:通过秦老与王冕饮酒的描写,表现出王冕早已看穿世间功名,他看得很透,在书里,他形成标杆,对文人气节进行确立;再书外,他也是一个标杆,宣扬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对阐述自己的观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后文负面书生做了铺垫。
11、余秋雨先生认为,笔墨是用来书写历史的,它贯穿了古今,述说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没有错,笔墨的确承载了历史,但在我看来,在看了《中国文脉》一书后的我看来,承载历史真正内涵的,却是文字,笔墨真正能代表的,不过是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罢了。我从未觉得自古以来的文人是文脉的全部,对我而言,文字才是全部。
12、五花马,千金裘,
13、欲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1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5、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16、经典长谈好句值得赏析因为经典长谈是历史和文学的珍贵遗产,包含了许多名家的思想、哲学、故事和情感,它们不仅拓宽人们的思维视野,也是一段流传至今的文化宝藏在经典长谈中,我们可以品味到那些语言简洁的警句,那些内涵深刻的名言,那些富于哲理的思想,那些用词巧妙的表达,以及那些充满情感的文字
17、《诗经》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以前觉得好,未认真阅读过,以后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拜读。
18、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中
19、中国文脉跌跌撞撞吟唱着一首首《诗经》,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时代。行吟在江风草泽边,穿着衣饰奇特的屈原如约而至,他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塑造了悬崖独吟曲,拉出了诗人的文脉。
20、一个人文化底蕴深厚,以前可以叫先生,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现如今都通俗的叫有学问、有学识的人,他们有些人确实值得学习,受人敬重。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硬要“企业文化”,强调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研究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21、越长大,越经历一些事情,越发现生活不易。每个人的生活如此不易,我不愿意让你在我这里也是不易的。一个真正写作的人,不应该是俗气的,不应该总是被琐事缠身,也就是说你必须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写作的时间。
22、、秦老手拿灯笼,站著看著他走,走得望不著了,方才回去。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看看卧床不起。生儿子的妾在旁侍奉汤药,极其殷勤;看他病势不好,夜晚时,抱了孩子在床脚头坐著哭泣,哭了几回。
23、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和不得志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24、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次日五更,王冕天明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
25、五代十国,南方诗文仍在,南唐李后主李煜为开创“词”的先例,让明月夜风感受到:中国文脉从未停住过。
26、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安置后,各自歇宿。
27、在书中随余秋雨先生的思潮,随历史的波涛,我见过了太多文人一生的足迹、坎坷和辉煌。没错,他们是笔墨的传承者,他们也用自己的精神书写了历史,但是,倘若没有文字,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又何以书写呢?笔墨于我,不过是文字的衍伸,是一种更具国人内心真情的文字。但换个角度,笔墨又是文字的升华,用文字来讲述情感,或许需要很多描写,而笔墨,也许只需几许。也因此,笔墨和文字成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尽管它们本是同源,同是用于表达国人内心真情。当然,文字更深得我心。
28、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诏书,带领许多人,将着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9、我以为最好的生命的状态,就是一碗清茶。男女老少都可近它。不会厌恶,也不会生出狂热。所以好好品自己这碗茶,好好生活。我在这里等你,希望你春光满面,摄人心脾!
30、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31、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32、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33、自古山水尚有相逢之日,岂可人不留个相与
34、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35、范举人因母亲做佛事,和尚被人拴了,忍耐不得,随即拿帖子向知县说了。知县差班头将和尚解放,女人则交给美之领了家去;一班流氓带着,明日早堂发落。众人慌了,求张乡绅帖子在知县处说情,知县准了,早堂带进,骂了几句,扯一个淡,赶了出去。和尚同众人,倒在衙门口用了几十两银子。
36、但还有一点,完全不暗事理,独居在家,不经历琐事困难的人,也不适合写作。因为写作写的是人,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不易,就体现在这些或高兴,或悲伤的事情上。所以你还要深入生活,深入观察生活,观察人。
37、文学之中,我与诗最有缘。儿时我不懂诗,初读《新编唐诗三百首》,读得不解风味。长大一点后,什么诗都读。就这样长到17岁那时正读高二,冬日里某一天,我红衣红裤红靴红帽,执饭盆快步从饭堂返回宿舍。走到澡堂子后墙之时,我突然拍拍脑瓜子,告诉自己:哦,这就是诗啊。从此我认为自己懂了诗。我也写诗,13岁和两个女孩结了诗社,关注洋娃娃也关注世界。这段诗旅18年后戛然而止。
38、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39、说到因果律,你大概会想到佛。佛说人皆有佛性。所以在佛的眼中只有两种人。向佛靠近的人和即将放下屠刀靠近佛的人。所以佛学讲众生皆有灵性,不可杀生。杀生就是在造孽。
4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1、《中国文脉》,与我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与我理科出身、高中作文很少及格相距甚远,无心读来,有些收获,他正走入我的生活。
42、赏析: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43、所以你会发现,没有哪个首富,能成为大作家。不是他们没有思考,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写。他们的日程表可能排到了一个月后了,怎么静心写作呢。我挺敬佩马云,不迷恋金钱,不执着权利,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又敢于放下,他的成功顺理成章的。所以首富往往影响力很大,甚至比很多作家影响力大。
44、全文从太过古老以致无法考究的神话开始,带领我们穿越一个个朝代,领略朝代中各个文采魅力均是惊艳绝伦的著名文人,探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平,追随他们的足迹,直至今朝。而将这一切串联后得到的,即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脉”。
45、有眼不识泰山。
46、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
47、一定有好的句子可以欣赏
48、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49、人生就是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到站。火车是一个工具,载着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所有你之外的东西,都是工具,你要控制工具,而不是让工具控制你。你快乐,你就快乐,你痛苦,你就痛苦。你——是你的一切。
50、行进的火车上,茫茫夜色中,依然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有灯光的地方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是目的地。一定会有人在这个地方下车,一定会有人在这个地方守候。
51、点明主题之后,《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一气呵成,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变迁,生动地为我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5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5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54、通过对于其中的语言文字的精致与谐美感的分析体验,的确可以发现其中很多令人着迷和感叹的句子
55、从句子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思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
56、余秋雨老师面对这种情况都深深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57、众生觉得自己很累,但这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因为经过一些劳累的旅途,会实实在在得到一些东西。我们把这叫做成长。
58、——灵遁者
59、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次日五更,王冕天明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秦老手拿灯笼,站着看着他走,走得望不着了,方才回去。
60、篇一:中国文脉读书笔记8月份赴欧洲三国旅游,领队布置回国后的作业阅读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老婆则一口气买回了余先生4本书。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61、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妄想从无尽放纵中得到解脱,是自取灭亡。”远离,爱自己,坦然面对生活的快乐和挫折,就总结这一句就够了。但能坚守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
62、/2、行进的列车
63、此书位列余秋雨书系十八卷之首,有提纲挈领、开宗明义之重任。倒是我1998年遇到的《文化苦旅》,仅位列第九卷。可知此虽为后成之书,在先生心中分量却是极重。先生今年将69岁,读古人叹世代风华,临旧迹感往事来去,行成久远之思,籍散文展朴正情怀。我年浅笔拙,只能简谈所感,向有历史担当的前辈文人致敬。
6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父母在不远游。”“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春风十里不如你。”……看到这些句子,你就知道了,爱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就是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的秘诀。
65、三国时期,丛林边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从乱世之中强悍地接续文脉,随后紧接着的是风骨飘逸,才德兼备的怪才学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学的赏顾,嵇康在刑场之前畅弹《广陵散》更是将那种绝伦的声调和情感震撼于世。响彻着自然之音的田园之中,气定神闲、流淌洁净淡远之气的陶渊明用他穷苦的凡人之躯高高举起了文脉。
66、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67、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像个婴儿。归去的时候,体味了人生百态,什么都可以理解,可以坦然,就算是一种大觉悟。
68、我无意感慨,但眼看这时代,笔墨除了成为文档中字体一栏的固定一员,也并无太多用处,并不为大多数人钟情。尽管提倡学写毛笔字,学习这种笔墨,可是真正喜爱它,不将它视为一种无奈的任务,抑或是炫耀的资本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否认在千千万万人中,总有那么些钟情于笔墨的人们,但需要我们灌注情感、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的笔墨,除了那些真正有底蕴、有阅历的人们,又还剩多少呢?
69、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我在里,看过一个关于抗日的故事。一个日本军人受了重伤,找当地的中国名医医治。所有的人都劝这位名医,你不能去。日本人不该救,不值得救。而且救不活你得死,救活你也不捞好。但名医不为所动,不顾骂名,依然奋力抢救这个日本军官。
70、在他的医治下,日本军官脱离了危险,存活了下来。但就在日本军官快要出院的时候,这位名医又用刀捅死了这个日本军官。日本军官临死问为什么救他,又杀他。名医说:“我跟师傅学医时候发过誓,救人不问男女老幼,不分贫富,不分种族,悬壶济世是我的职责。你在垂死中,我不得不救,我是医生。杀死你,我也不得不杀。我不杀你,国恨家仇难下心头,我死去的女儿也会恨我的。”
71、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7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0、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73、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74、中国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从五千年的蚩尤黄帝时代开始记载历史,于是文学开始它永无止境的行走了。过了大致两千年后,它在平和、安详、寻常、世俗的黄河流域找到了《诗经》,让新生的文脉开始走上旅途。
75、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76、这个时候韩愈已经是晚年了,他的小女儿,就死在了路上。这大概是韩愈最悲痛的一首诗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类确实得到了解放,拉长了生命的长度。倘若那个时候有火车,韩愈的小女儿估计可以存活。速度是可以触摸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不过速度有限制,永远不能超光速。所以我们还要拓宽生命的维度,让他在各个方向上成长,那就更精彩了。
77、作者站在研究者个人的角度,展现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史观和研究心得,并不过分强调说教,虽有争议,但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平民,能够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努力借助研究者的眼睛,鸟瞰浩瀚的中国文脉,“窃取”某些研究者的点滴研究成果已经获益匪浅。
78、近两天,阅读的时候,顺畅了许多,余先生把先人、历史写的鲜活,写的生动,拉近了远古与当代的距离。
79、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80、中国文脉好段摘抄赏析
81、坐的累了,我起身走走。发现空位还有。可是在走廊两边,还睡着人。靠着车门厢睡,身下又什么都不铺,有多冰冷可想而知。可是这两位农民工,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
82、初论及文脉,我不能说一无所知,但也大略明白约是如山脉一般的、专属文化的一条脉络。然而却从未想过这脉络中涌动的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组成了这脉络。那么,是什么呢?是文人吗,还是所谓“文化”呢?
83、唐朝则是一场审美的大爆发。因着机缘巧合,北方旷野和南方巷陌间文化灵魂的融合,政治带动着文化疯狂地不可一世。文学自立而冗长,丰富而挑剔。诗即是如此,文亦出采,各种文学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唐诗巍峨顶峰潇洒行走的几男子:李白、杜甫、王维等成就了这么一个文化艺术史的杰出时代。
84、儒林外史好段摘抄赏析
85、品人生,就像品一碗清茶。微涩中带有淡香,慢慢品,入口不要急。形形,人来人往,都在一碗茶里。生活不易,才有嚼头。当你遇见一个人的时候,他让你舒服,如沐春风,你就好好和这个人学,你学别人的时候,学着学着就像了。当你遇到另一人的时候,他让你恐惧,不安,你也好好看着这个人,你一定要问,我是这样的人吗?不要畏惧任何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也不要畏惧。因为我说了,任何人都得被救,即使总是迷失自己,想放弃自己。但我也说了,值得被救,和能被救活是两个概念。
8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87、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以长卷形式描绘清初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佳作。在这一部长卷中,作者以讽刺而准确的笔法,精心描雾了近二百个人物。假托明代,实际上描写了清代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88、遇著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89、每个人其实都是修行者,修的不是学历和能力,一定是修养。说的通俗点,就是性格。一开头我就说了,人都难。有的人遇难事耿耿于怀,很多年不能释怀。而有的人,遇事要么坚强,要么坦然,总之心态敞亮。这样的人,势必活得自然。
90、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9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2、明清两代之期,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枝独秀,全方位地探寻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灭,抚慰了中国文脉五百年的荒凉。
93、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94、说罢,荀员外下来拜了,求夫子判断。那乩笔半日不动,求的急了,运笔判下一个“服”,字。陈礼把沙摊平了求判,又判了一个“服”字。一连平了三回沙,判了三个“服”字,再不动了。
9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6、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面对如此之繁华盛景,一个中国人,若是对自己的文化渊源一无所知,甚至鄙薄,显然是极端可怕的。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品鉴和把握先祖赋予我们的财富,并将其不断延续,推向高峰,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古往今来,文化洪流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荡荡,其之深,难寻其底,其之绚丽多姿,琳琅满目。正如我上文所说,把握和品鉴其精髓是关键所在。而文学的发展变迁正是华夏文化延续变化的一条清晰而又重要的主线,它的活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精华。因此,抓住这条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领悟文化的神韵精髓。
97、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98、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
99、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100、旁边还站着一个小伙。我问他去哪?他说:“我去杭州。”杭州是这趟车的终点站。起码得30个小时。30小时竟然没有坐。我跟他说:“里面有很多空位。”他有点不相信我,看看车厢里说:“没有吧?”
101、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102、很喜欢一句,人生最苦痛的事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10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04、最广泛流传的三国武将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105、火车一开,天各一方。人生的不同,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我在想,当兵挺好的。与其迷茫流落在社会上,不如迎接一场新的洗礼。
106、故而,我更为看重文字。
107、于是,我仔细研读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
108、纵观全书,开始的两个篇目,《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是总体纲领,它们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分别以个体进行精细论述,使全书更加丰满充实。
109、从心理学角度,在《探索生命》里,我也分析过,人确实是有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性无法避免。但没有矛盾的人生,不可想象。你无法从平静中得到动力,有交互才有力的作用。人生不就是如此吗?
110、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11、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如果真的不要命的话,再好的医生也救不回来,再好的作家也说服不了他。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属于他的。但生命的矛盾性和社会性,告诉我们,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
112、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命下之日,范学道即来叩见周司业。周司业道“山东虽是我故乡,我却也没有甚事相烦。只心里记得训蒙的时候,乡下有个学生叫荀玫,那时才得七岁,这又过了十多年,想也长成人了。他是个务农的人家,不知可读得成书,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拨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范进听了,专记在心,去往山东到任。
113、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不分高低,那就回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生喧哗中不可收拾。
114、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15、稷下学堂,战国时代的大学,独立于政治,世界文明史上最早出现,为老祖宗骄傲。
116、李白、杜甫、屈原、王羲之、王献之、曹操、曹植、曹丕、李煜、韩愈、柳宗元、司马迁小时候读书时,或多或少读过些上述文化巨匠的诗、词、典故,余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陡然间觉得还要回头再去读一读,范围也要再扩大一些,甚至还有要练练书法的念头。
117、述说以上经历,是想说明在有所准备之后,阅读较不易辜负著者苦心。余先生纵横古今,将文脉正统,联接于品格性灵;把传世之作,勾嵌于人生沉浮。由于情境皆活,读者可尽览数千年名士风采。名士之间,落笔则有轻有重。例如屈原一节,他甚至附上《离骚》全文今译;而不可绕过的苏轼,却仅寥寥数语。约取之间,彰显著者思考结论余先生重视的当代文人之文化重任拔其神质,静候佳音,正在其中。
118、因为经典长谈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思想学派和学术探讨的描述,其中的文字思辨是非常深刻而令人叹服的
119、例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些句子都是值得欣赏的
120、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依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就成了文学形态。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12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22、余秋雨先生像一位画坛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饱蘸深情的笔墨,大气磅礴地勾勒出漫长的中国文脉画卷,流露对中华文学家园的满腔抚爱和关切之情,时而工笔重彩,绘声绘色;时而妙笔生花,恣意;时而清新点染,灵光流动……
123、殷王迁都,竟是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河南安阳小屯)。奄(今山东曲阜)距离老家只有区区60公里,自己家乡竟然在远古就有些大事件。
124、这是我读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相信,任何人都值得被救。但值得被救,和最终被救是两个概念。你欺负了别人,就要想着别人可能会报复。因果律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适用的。
125、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126、火车就好像一个实验场所,你能看到各种人在一起的景象。首先,现在是当兵季节。他们统一的蓝色制服很抢眼。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送行的人。我还为一对情侣拍了,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这一生重要的一张。女孩不断给当兵的男孩拍照,数量不会低于50张。也有哥们来为哥们送行的。他们在栏杆的两边,一直在聊,舍不得返回候车厅。
127、无论多少年过去,文字依旧是人们表达、体现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从国人出生开始,由身边人引导;上学,又转变为谈吐和作文;工作,又演变成所谓论文的存在;再过几年,它又成为你抒发内心愁绪和欢乐的表达方式。就这样,文字成为证明国人生活阅历、文化内涵,抒发国人内心情感的几近唯一的方式。墨色端庄的方块字牢牢占据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内心,国人惯于用此表达,也钟情于用此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成为中国历史上浩长文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篇章——神话、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直至近代、现代、当代的散文、新诗、等等。也正是因为这种表达,专于文字的表达,使得文字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文脉奠定的基础。
128、我此刻坐在榆林开往西安的K655列车上。此时夜已深,我周围鼾声四起,很是热闹。但我的内心很平静。
129、人害怕孤独,害怕无聊的生活,是因为人害怕一成不变。你需要不断刺激自己。有一些东西,就是这样被我们发明出来,好像就是要刺激,甚至毒害我们自己。但我们乐在其中。比如烟,酒,槟榔,……我们都知道吃多了有害健康,但还是乐此不疲。
130、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中原也
131、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132、你确定了,这不是悲伤的事情,当然就确定了,人生不是悲伤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来,是为了悲伤吗?是为了等死吗?反正都是要耗费生命去生活的,那么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生命的诞生和终点,都不重要。过程才精彩,才重要。
133、然而我惊喜的发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刘和审美潜流。”这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指明了我所追寻的方向,将文学的主线升华为了文脉,这正是其根源所在。
134、医生是从死神手里抢人的人。鲁迅弃医从文,就是觉得从文能唤醒和拯救更多的人。所以这方面来说,作家也是从死神手里抢人的人。每个人都值得被救吗?这是一个问题。
135、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喝的不行了,到医院,我们不能说,他不值得被救。即使他的妻子儿女总是骂道:“喝死算了,祸害人的人。”所如何爱自己,爱别人,这也是一个问题。
136、所谓文脉,在余秋雨先生看来,便是一个减法。依我所想,所谓减法,便是由加法演变而来。如若没有余秋雨先生那般多的底蕴,没有巨人之肩的高度,便也不会有这文脉一说了,更遑论余秋雨先生那种手握斧钺大胆取舍的果敢与对文化的敏锐洞察之深刻。
137、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38、我说肯定有,甚至还有几个人一个人睡三个座。他点点头说:“我一会去看看。”
139、过了几朝,叫来富和四斗子去雇了两只高要船,那船家就是高要县的人。两只大船,银十二两,立约到高要付银。一只坐的是新郎新娘,一只严贡生自坐,择了吉日,辞别亲家。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回避”的粉底,四根门轮,插在船上。又叫了一班吹手,开锣掌伞,吹打上船。船家十分畏惧,小心服侍,一路无话。
140、答: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摘抄及赏析:
14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42、读毕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处,一为《离骚》天真烂漫之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遥牵一线。二为欧阳询楷书我多年珍爱,不想先生亦重。三为陶渊明不为人孰知的短诗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43、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作家,但几乎每个人都想成为首富。作家本身也希望自己有钱,不为生活所困。
144、每个人所携带的行李不同,每个人的目的地不同,每个人的面孔不同,连每个人的打鼾声都不同。但人生的终点都一样,从出生要走到死。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有时候却好笑。你仔细想想,你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间,却要冒着生命危险走到死。无论是严肃的,还是搞笑的,此刻睡着的人不会察觉。
145、问题:品中国文人摘抄及赏析?
146、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的到那位受过苦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即使有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147、我看到网上有人这样评论向佛的人,说很多向佛的人,都是懦弱的人。都是不大敢面对贫穷和现实,通过佛学来得到安慰。评论这样语句的人,大概忘了,释迦摩尼是什么身份。他出生为王子,家境富裕,何来懦弱和贫穷?
148、其次你会注意到农民工,他们的行李总是最多的。我对面一个师傅,就背着厚厚的被子。放不到行李架上,只能放在地上。他们总是急急忙忙,跑步前进着登车。同样的经历,我在上学时候有的。母亲总是为我打包满满的东西。她总是说:“车拿呢,又不是你拿呢!”她也会说:“这些东西,到了地方上都得买。又贵又不好。”
149、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150、贫穷是一个问题,但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就算人人有能力购买卧铺,可是有那么多卧铺吗?就算人人可以买车,可是有那么宽的路吗?看待穷富的方式,似乎比穷富本身有深意。不否认每个人都渴望富裕,因为富裕是获得资源的一个工具。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151、管家都在厅上,女客都在堂屋候殓,只有两个舅奶奶在房里,乘着人乱,将些衣服,金珠首饰,一掳精空。连赵氏方才戴的赤金冠子,滚在地下,也拾起来藏在怀里。严监生慌忙叫奶妈抱起儿子来。拿一匹麻替他披着。那时衣衾棺椁,都是现成的;入过了殓,天才亮了。灵柩停在第二层中堂内,众人进来参了灵,各自散了。
152、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153、在目前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左边,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拔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去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确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创造环境比教育个体来的更有效也更难,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才能达更高的一步。
154、元朝的戏剧随着文脉的涓涓细流显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一举夺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155、大浪淘沙,历史沉浮,那一条贯穿中国文化的文脉正逢抉择的关键。我们面对着继承与发扬的机遇与挑战,余先生的作品点明了社会的现状与背景的潮流。经典不可复制,此话掷地有声,既承认了人类一切文化壮举由盛而衰的必然规律,同时也提出,应当敬畏经典,保护经典,如此,才能重整重组,在大力改革中创造与推进新的中国文脉。
156、家里盖帐子,外面充胖子。
157、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其实就说他已经看清了世事如梦幻泡影罢了.一切顺其自然
158、与诗的纠葛并非解决我人生大问的单纯线索,军、史、哲等著作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如果不是有那三年,安然坐读这些血火交织的文字,我至今仍将是当初那颗单薄头脑。同时我感恩身边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以待人行事来为我定义,什么叫做心胸与梦想。
159、此时荀老爹已经没了,只有母亲在堂。苟玫拜见母亲,母亲欢喜道“自你爹去世,年岁不好,家里田地渐渐也花黄了,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申祥甫也老了,拄着拐杖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苟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荀家管待众人,就借这观音庵里摆酒。
160、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161、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162、我相信所有携带重行李的人,身后都有这样一个母亲。生活的不易,生活的压力,也是从过去传递到今天的。后辈的我们,背起了父母们再也背不起的行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历史是沉重的。
163、顶名冒姓、啼啼哭哭、不知其详、果不其然、国而忘家、愁眉苦脸、慷慨仗义
164、一上车不久,我就看到一个小伙坐在洗手台上。他戴着耳机,似乎在玩游戏。他应该注意到了,我旁边的座位空着。但他迟迟没有过来坐。我猜他担心座位有人。所以我就叫了他。我说:“这有座位,你先坐。人来了,你再让。”于是他坐下了。
165、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墨子诸子百家,肤浅的了解一些,《老子》好像见过,厚厚的一个大部头,印象里好像有些晦涩难懂,在学生时代读不进去,跟老婆商议买一本,现在再尝试着读一读,希望能有收获,体验老祖宗的思想精髓。
166、篇三: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167、生活如一碗清茶
168、到了汉代,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的司马迁在狱中以从容真切的朴素笔触、错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记》,散文接手了文脉,文脉在此变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绘出了中国历史的魂魄。
169、这不是文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170、《中国文脉》整书对中国浩瀚的历史中的文化按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梳理,读完这近40万字的巨作,花了不少时间,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细读了前面的两篇“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
171、宋代,政文贴近,文人当政,数个同时足踏在文化巅峰和政治巅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苏轼造就了中国文脉的慷慨激昂。
172、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173、先把领队布置的作业做完,这次回南京时,老婆在行李箱里放进了第三本书,闲暇时,取出来一看,书名《中国文脉》,不知是些什么内容,只是按照看前面两本书的习惯,计划每次阅读50页,刚开始有些费力,感觉内容繁杂,看十几、二十页,就想放下,想一想。
174、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75、我似乎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了他的想法。他是不自信,不敢去找。也是害怕打扰别人,或者说被人拒绝。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的。我之前没有买到座位的时候,也是站着。没有想过还有空位,是跟着一起站着的人学会的。这个阿姨经常坐火车,她说:“每一站都会下人,车厢这么大。肯定有很多空隙时间,座位上没有人。你就可以去坐一下。”
176、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
177、大多时候坐在火车上,我是不睡的。就在刚才,一位邻座的大哥说:“火车司机也困了,睡着了。”火车停靠在这个不知名的地点,已经20多分钟了。每个醒着的人,内心是焦急的。
178、过了几日,大老爹果然带着第二个儿子往省里去了。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不想皇天无眼,不佑善人,那儿子出起天花来,发了一天热;医生来看,就说是个险症。药里用了犀角、黄连,几日不能灌浆;把赵氏急得到处求神许愿,都是无益。到七日上,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赵氏此番的哭泣,不但比不得哭大娘,并且比不得哭二爷,直哭得眼泪都哭不出来。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
179、篇二:中国文脉读书笔记乘隙读毕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特来作结。
180、有人求名问神异,有人保身自隐居。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人方知行路难。
好段摘抄加赏析出处
181、这些句子和段落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品味和悟思的
182、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2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425页,期间的感受很难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达,刚开始时,读起来有点涩,有点苦,到后来,越读越觉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温暖熨贴……在品读《中国文脉》的过程中,如倾听一支穿越三千年时空的清雅妙曲,荡气回肠,暖意氤氲,头脑清明。
183、中国文脉,还在继续行走着。
184、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185、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