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为什么叫越调?
关于越调起源,流传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据说越调原本被称为“月调”。后来慢慢演变为专门的戏曲,也就是所说的“越调”,实际是由南阳梆子的一种变体演化而来。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越调是一种我国民族音乐,发源于民间,其特点是采用调式节奏,内容多以吟咏形式描写古代民间故事为主,跌宕起伏。因此,取名“越调”,可能是因为其改编自越南传统音乐,也有可能是形象的比喻,想象人的心情也曲折起伏如此。
豫剧曲剧越调区别?
它们的伴奏乐器不一样,比如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越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坠胡,曲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曲剧。 豫剧,曲剧,越调都有自己的伴奏乐器,剧目和流派。大家很容易区分的。 比如豫剧有花木兰,朝阳沟。曲剧有卷席筒,风雪配。越调有收姜维,李天保吊孝等。
1,唱腔三者不同,越调唱最初是曲牌体,后改宫调式。河南曲剧腔调采用曲牌式,腔调采用杂牌小调形式,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音乐上形成区域特点,分为豫西调,豫东调。 2,乐器不同。越调乐器以象鼻四弦yo主,曲以曲胡为主,豫以板胡为主。 3,表演形式三者也不同。
越调是河南哪个市的?
豫西越调又称邓州市越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始于南宋。是中原地区越调戏曲艺术三大流派其中之一。近二百年来演出区域遍及中原,有着广泛的影响。
越调是河南的邓州市附近。一个曲种发展它,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是在邓州市,但是也有周围的视线都会有这种戏曲的流传。
越调是哪里的剧种?
湖北越调,是曾经盛行于我国戏剧史上的湖北地方戏曲大剧种,是湖北早期形成的具有板式变化体制音乐功能的戏曲剧种。 湖北越调形成的具体年代是明末李自成屯兵鄂北所携之军戏“陕西同州梆子”,在襄阳一带之流变而成。后逐渐广泛流布于湖北的襄阳、郧阳、荆州、宜昌、安陆、德安以及豫南的邓县、南阳、唐河一带。并有“襄河越调”,“大越调”、“湖北大越调”之称谓。
申凤梅越调是哪儿的地方戏?
河南。 申凤梅(1928年1月14日-1995年7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涂庄村,河南越调大师。 申凤梅11岁开始学艺,14岁搭班。1947年,她所在的民间戏班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剧团,后改为河南省越调剧团。 她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以“活诸葛”蜚声剧坛,同时在近200个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中扮演过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的角色,可谓“生旦不挡,悲喜咸宜”。其代表作有:《孔明出山》、《舌战群儒》、《华容放曹》、《卧龙奔丧》(《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收姜维》、《失空斩》等。
越调十大名家?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张秀卿,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风梅,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秀梅,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李金英,著名越调艺术家杨桂芝、著名越调艺术家何全志,著名越调艺术家袁秀莲,著名越调艺术家陈静,著名越调艺术家杜朝阳。
越调代表曲目?
《李双喜借粮》是越调的传统剧,是“中国越调皇后”毛爱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李双喜与大妮自幼订亲,因家境不幸败落,大年三十,无米下锅,遂去岳父家借粮。岳父嫌贫爱富,双喜被家院藏在灶房。双喜、大妮相见,转至绣房。大妮遂暖酒款待,被其妹二妮发现,取笑戏谑之后,取来年货,送双喜回家。该越调传统剧在各剧种均有演出,但剧名、人物及内容略有不同。
何为丝弦的越调?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丝弦 丝弦是他是用蚕丝做的,韵味很足,发出来的声音很醇厚; 丝弦价格比较贵,一般都是四位数以上,丝弦的使用寿命比较短,一般都是以月 ;星期来计算,丝弦特别容易断掉,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会影响它的张力,有的时候我们看电视可能会看到琴弦啪的一声断掉,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越调”为丝弦戏中另一板式变化体腔,主音正好位于官调音下方四度,成为官调最近关系的属调。戏中生角、旦角均为官调,其唱腔激越、悠扬,宜于叙事和抒情。 越调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比较古老的说法是说;从越国传过来的。 还有一种就是从戏曲古代的调门而来,古代戏曲四个调门是平背侧月,他可能采取其中的一个调门命名。越调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体时间不清楚。具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越调在南阳一带流行,现在史料还记载南阳小曲四股弦是专门用越调来演唱,这就证明在乾隆年间特别流行,任何的剧种和曲种都离不开他的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
越调与豫剧区别?
1、唱腔不同。越调的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脸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 2、乐器不同。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于20世纪初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粹庭与陈素真把板胡引进豫剧舞台,并进行了细微的改良,此后板胡就成为了豫剧的主弦。50年代后,一般的文场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坠胡、古筝等。 3、表演不同。越调在其表演技巧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贾狗娃(假得酥)饰演大净角色能七窍出血,樊书运饰演周瑜时能咬牙作响,杜天云拌演赵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刘金钟饰演李俊时还能变脸作色等。 豫剧的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
越调与豫剧的区别不同之处,越调是坠胡伴奏,豫剧是用板胡伴奏。 越调受众群体没有豫剧多,所从事的专业人员和院团,明显没有豫剧的专业人员及院团多。 在河南三大剧种中,豫剧排名第一,在全国的地方戏曲中影响力很广,豫剧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