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精选10 掩耳盗铃比喻什么【42句】

10 掩耳盗铃比喻什么

1、该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2、故事的主人公以为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就等于捂住了别人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这是一种极为荒唐的想法。作者讲故事的本意是用来说明君主不要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失,要有自知之明。

3、就是说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设法掩盖。有些人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想方设法隐瞒,这就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4、是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做骗人的把戏最后会自食苦果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掩耳盗铃而改变的...

5、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6、掩耳盗铃,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7、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的行为,即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还想方设法地掩盖,并以为自己可以欺骗他人,最终却只是欺骗了自己。

8、比如妈妈知道是宝宝把杯子摔坏了,还“掩耳盗铃”的问,杯子怎么掉地上了,是谁不小心弄的?

9、这个故事的深意是掩盖真相,自欺欺人只会徒劳无功。

10、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他的本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堵住,去偷别人的铃铛虽然自己听不见,但是别人听得见的,比喻自作聪明还以为别人不知道

11、如果客观的对待存在的现实,采取闭目的态度,最终便自食苦果。

12、比喻明明知道还故意装不知。

13、掩耳盗铃的道理,印象里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讲的是一个人看到别人家门上挂的铃铛很好,他很喜欢就要去偷,可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惊动大家,因此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并安慰自己睡,这下听不见了。事实上,当他碰到铃铛时候,旁边人听到,抓到了他。

14、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15、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16、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晋国范氏灭亡的时候,老百姓中有人拾到一口钟。他想背着钟跑,可是钟太大,背不动;便用铁槌敲碎它,钟却发出锵锵的响声。这个人害怕别人听到晌声后夺去这口钟,连忙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17、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要自欺欺人,你所做的一切在明眼人的眼睛里都是愚蠢至极。

18、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9、是提醒人们不要去逃避现实,应该勇敢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20、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已。

21、原典来自战国时期齐国的司马相如与赵武之间的故事。

22、这就是掩耳盗铃。

23、司马相如向赵武举荐自己的朋友田单,但赵武认为田单不够聪明,于是使一个人偷走了钟声悠扬的大铃,然后问田单铃声响不响。

24、是自欺欺人、故弄玄虚,企图通过掩盖或忽略问题的本质来解决问题。

25、掩耳盗铃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是欺骗自己自作聪明的结果是害人害己自己害自己

26、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然掩其耳。”

27、大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28、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并没有欺骗别人,而是坑害了自己。

29、把耳朵掩住偷取铃铛。

30、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捂着自己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10 掩耳盗铃比喻什么

31、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32、是指人们明知道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但仍然选择去做,然后再用各种借口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个寓意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说的是阿波罗神给了一个人一副琴,但他不会弹琴,于是他用羊肠做成了一副假琴,然后在大家面前假装弹奏。当别人指出他的假琴时,他选择掩耳盗铃,继续假装自己在弹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盖错误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33、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34、这个寓言源自《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想偷铃铛,但他为了不被人听到铃铛的声音而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结果铃铛被盗走了,他却仍然以为自己成功了。

35、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它的大意是指掩盖事实真相,自欺欺人。

36、《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故事,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听不到声音,别人一定也听不到了,是不是非常愚蠢?估计每个人小时候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情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自欺欺人,这种行为并没有欺骗到别人,反而害了自己。

37、偷铃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道理告诫人们凡事不要自己骗自己,自以为是。

38、田单掩耳听后,称赞铃声悠扬,就被任命为赵国的高官。

39、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去盗取铃铛,但当他碰到铃铛时,铃铛就会“叮当叮当”响,他害怕被人发现,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听不到。这个行为显然是徒劳无益的。

40、成语掩耳盗铃讲述了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去偷一铃铛,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最后被人们抓住的故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

41、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42、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觉得捂着自己的耳朵偷人家的铃铛,别人就听不见。

上一篇上一篇:精选红楼梦第十六回概括【3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