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断裂类:
包括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这些裂缝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水分迁移、表面泌水等原因造成的。
竖向位移类:
主要指沉陷和胀起。这些病害通常是由于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胀缝设置不当、填缝料损坏等原因引起的。
接缝类:
包括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接缝类病害通常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材料质量不佳、交通荷载作用等原因造成的。
表层类:
包括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这些病害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配比不当、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
常见病害的成因分析
裂缝:施工过程中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水分迁移、表面泌水等原因导致。
错台: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胀缝设置不当、填缝料损坏等原因引起。
拱起和沉陷:胀缝被阻塞、填缝料损坏、基层或路基体承载力下降等原因造成。
板底脱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导致。
麻面:混凝土表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小凹坑,通常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密实或养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
空鼓:路面局部与基层脱离,形成空心区域,通常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
起皮:路面表层的水泥浆或混凝土成片剥落,露出下面的骨料,通常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过大、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
露筋: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受损,钢筋外露,加速了钢筋的锈蚀和路面的损坏,通常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保护层厚度不足或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
修复与技术应用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病害,可以采取以下修复和技术应用:
浅层病害修复:
包括接缝、角隅浅层剥落及浅层坑洞的修复。修复方法包括预处理与清洁、使用专用修补材料进行填补、严格控制材料填充速率和振动频率等。
深层病害修复:
对于裂缝、断板等深层病害,可以采用高强度修补料进行修复,确保修补材料具有超强的抗压和粘接强度。
预防措施:
通过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养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发生。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类型多样,成因复杂,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分析和修复措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