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整理和检查测量记录
确保所有外业测量结果(内角、连接角、边长)和已知条件(起始方位角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准确无误。
计算角度闭合差
实测的内角和与理论的内角和的差值称为角度闭合差(fβ)。
理论内角和公式:∑β理 = (n - 2) × 180°,其中n为导线边数。
角度闭合差公式:fβ = ∑β测 - ∑β理。
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
根据相关测量规范确定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fβ允许)。
如果|fβ| > |fβ允许|,则需分析原因,检查原始测量记录及计算,必要时重新观测。
调整角度闭合差
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每个角的改正数等于闭合差除以观测角个数。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依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调整后的各内角值,计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公式:α前 = a后 + 180° ± β,根据β是左角还是右角选择正负号。
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各边边长或坐标方位角,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相邻两点间的纵、横坐标增量。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附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总和应等于终点与起点已知坐标之差。
实际计算出纵、横坐标增量总和后,与理论值比较,得到坐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若在允许范围内,按与边长成比例的原则,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分配给各坐标增量。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调整后的坐标增量,从起点开始逐点推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结果分析与检核
对平差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确认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确保测量成果符合规定的精度标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