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和出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不同
出让的主体是国家,即国有土地的所有者,通常由法律授权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转让的主体是已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
行为性质不同
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转让是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给其他使用者的行为。
转移条件与程序不同
出让通常无特别限制,签订出让合同并支付出让金后即可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转让通常需要经过申请、审批或补办出让手续,并可能需要缴纳税费后才能登记过户。
交易市场不同
出让通常在一级市场进行,即国家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垄断市场,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方式出让土地。
转让通常在二级市场进行,即符合法定条件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自由转让,常见的方式有出售、交换和赠与。
涉及的费用不同
出让涉及的费用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和可能的土地证费。
转让涉及的费用可能包括个人所得税、收益税等税费。
权利范围不同
出让通常指对土地使用权等有形或特定的无形资产的转移,有明确的使用期限。
转让的权利范围可能更为广泛,可以包括物权、债权等多种权利,且不受使用期限限制。
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正确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