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古今异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
古义:跟随。例如:“吾从与归。”(我跟随他们回家)。
今义:顺从。例如:“我顺从他们回家。”。
之
古义:动词,表示“去、往”。例如:“之东阳。”(去东阳)。
今义:代词,指代地方。例如:“东阳的那个地方。”。
废
古义:停止、废弃。例如:“废然遂绝。”(于是突然中断)。
今义:没有用处的、废弃的。例如:“没有用处的,突然中断。”。
其
古义:代词,指代自己。例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他这个人,发愤的时候忘记了吃饭)。
今义:连词,表示转折、对比。例如:“他这个人,发愤的时候和吃饭相对立。”。
行
古义:行走。例如:“行人借问遥招手。”(行走的人远远地招手问候)。
今义:行为、行动。例如:“行为人远远地招手问候。”。
至
古义:到、到达。例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幽暗昏惑的地步,没有东西可以相互参照)。
今义:极点、非常。例如:“到了极点、非常幽暗昏惑的地步,没有东西可以相互参照。”。
走
古义:跑。例如:“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送去)。
今义:行走。例如:“行走的人远远地招手问候。”。
假
古义:借。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今义:与真相对,虚伪的、不真实的。例如:“不真实的,不真实的。”。
趋
古义:奔赴、快走。例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曾经跑到百里之外,向同乡的前辈请教)。
今义:趋势。例如:“趋势。”。
汤
古义:热水。例如:“媵人持汤沃灌。”(侍女拿着热水给我灌洗)。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例如:“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益
古义:更加。例如:“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今义:好处。例如:“好处。”。
色
古义:脸色。例如:“未尝稍降辞色。”(从来没有稍微降低自己的言辞和脸色)。
今义:颜色。例如:“颜色。”。
左右
古义:身边。例如:“余立侍左右。”(我站立在他们的身边)。
今义:大约、上下。例如:“大约、上下。”。
或
古义:有时。例如:“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斥责)。
这些古今异义词在理解《送东阳马生序》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