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词汇:
官阶名称
在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是其中的一级。
在金朝,大夫指的是六品官员。
在秦汉以后,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的称呼,如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官职名称
在不同的朝代,大夫这一称呼对应不同的官职。例如,在唐宋时期,大夫是文官官阶的称号。
在明清时期,大夫这一称呼被废除。
爵位名称
在秦汉时期,大夫还是一种爵位名,如中大夫是第五级,官大夫是第六级,公大夫是第七级,五大夫是第九级。
对手艺工人的敬称
在某些文献中,大夫也被用来称呼手艺人,如《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提到请璩大夫来说话。
民间尊称
到了宋代,由于医官的职位提升,民间开始将医生称为“大夫”,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其他用途
在古代文献中,大夫还可以用来称呼一些高级官员或特定职责的官员,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综上所述,“大夫”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代官阶、官职,也可以作为爵位名称,甚至在手艺人或医生等特定群体中作为尊称使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下,大夫的具体含义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