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6日)是一位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在26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都德一生共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主要代表作包括《磨坊书简》、《小东西》、《月曜日故事集》等。他的作品以讽刺和怜悯的笔调为主,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各种现实面貌。
都德在创作中喜欢引用普罗旺斯的民谚和民谣,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生活气息,还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他被誉为“法国的狄更斯”。都德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
都德的生平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由于家庭破产,他被迫辍学并开始自谋生路。15岁时,他成为小学里的监学,独自谋生。1857年,他带着诗作《女恋人》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并在两年后发表了《磨坊书札》,从此赢得了小说家的声誉。1868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部半自传体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普法战争爆发后,都德应征入伍,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他根据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感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其中《最后一课》成为了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法国的热爱和对法语的赞美。
都德在42岁时开始患神经官能症,但在接下来的15年中,他依然坚持创作。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国内广受好评,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总的来说,都德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法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