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指 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这场建设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目的是建立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以增强国家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涵盖了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小三线建设则主要是各省市的战略后方,建设常用兵器、运输和通讯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左右,400万建设者用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一建设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也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虽然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浪费和不便,但三线建设仍然成为中国经济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业迁移过程,并对中国的西部乃至全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