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物理处理法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自然下沉到底部,形成污泥。沉淀池是常用的沉淀设备,通过合理设计沉淀池的结构和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的截留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过滤法常用于深度处理阶段,以提高出水水质。
气浮:利用气泡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附着作用,使其浮起并从水体中分离。通过注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使气泡在污水中产生,将悬浮物浮起,再通过刮板或其他方式将其移除。
吸附:利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等。
机械格栅:通过设置格栅,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等进行拦截和分离,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沉砂池:利用污水中固体颗粒的比重差异,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将颗粒分离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大颗粒的沉降物,如沙子、石块等。
化学处理法
中和:通过添加酸碱物质,调节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中性或接近中性,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腐蚀和污染物的毒性。
混凝:利用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凝聚成较大颗粒的方法。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混凝后的污水会形成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
氧化:利用氧化剂(如臭氧、氯气等)的强氧化性,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沉淀: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如铁盐、铝盐等),使污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转化为不溶性的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去除。
絮凝:通过添加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
生物处理法
好氧处理:在充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通过搅拌、曝气等方式,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反应,从而净化污水。
厌氧处理: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厌氧处理可以减少污泥产量,降低运行成本。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在有氧的环境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一种新型工艺,不仅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还能周期性地进行进水、反应和排水,实现连续处理和高效净化。
曝气生物滤池: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这种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反应时间短、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A/O生物滤池: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硝化反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脱氮反应,从而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
SBR除磷工艺: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完成污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
组合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组合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为核心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简便、噪音低等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污水的具体水质、水量以及处理要求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