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主要描绘了明代社会风俗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小说通过一系列故事,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士人的虚伪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以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梗概:
王冕的故事
王冕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晚上偷进学堂学习。
他游历归来后,得知朋友卢生去世,留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于是回到滦阳安葬卢生,并抚养他的孩子们长大。
周进的故事
周进是个老童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受到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嘲弄。
在省城做生意时,因触景生情,撞墙昏迷。后来,商人资助他捐了个监生,终于考中举人,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周进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范进后来也考取举人,但因喜极而疯。
范进的故事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
在周进的帮助下,范进先后考取了秀才和举人,但因喜极而疯,后被丈人胡屠户打醒。
严致和(严监生)的故事
严致和是个监生,他临死前因两根灯草而无法合眼,最终因赵氏挑去一根灯草而咽气。
匡超人的故事
匡超人原本是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一个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的人。
沈琼枝的故事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被盐商宋为富骗为妾,后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新的独立生活。
其他人物
小说中还涉及了其他许多人物,如张静斋、汤知县、严贡生等,他们各自为了名利和地位,不惜牺牲他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通过这些故事,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歌颂了少数坚持自我、追求真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