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节的设立是为了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以下是教师节的历史背景:
古代尊师传统
中国自古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如《吕氏春秋》中提到的“生则谨养,死则敬祭”。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提倡“教无类”等教育理念。
近现代教师节设立
1931年,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等人提议设立6月6日为教师节,但未得到国民党政府承认。
1939年,国民党政府将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但因战争未能全国推行。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定为教师节,但未能有效推广。
现代教师节设立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迎来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的意义
旨在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和尊重,表彰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9月10日定为中国教师节,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有利于创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中国教师节的历史沿革和设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