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他出生于民间,母亲王翁须是汉宣帝微贱时娶的许平君的侍女。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无嗣,大将军霍光拥立汉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二十七天后被废。霍光等大臣迎立汉宣帝即位,随后册封刘奭为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以儒术治国,竟宁元年(前33年)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四十二岁,谥号为孝元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渭陵。
在位的16年间,汉元帝过度任用宦官石显,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他还曾以宫女王嫱(即王昭君)配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巩固汉、匈友好关系。此外,汉元帝在位时期,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竟宁元年(前33年),病死于长安未央宫,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后被取消),谥号孝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