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出自《三字经》的成语,其含义是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个观点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们天生就具有善良的品质和心性,而这种善良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不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尽管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习性和行为,但人的本性是向善的,具有向善的欲望和力量。
详细解释如下:
初的意思:
这里的“初”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是人生命的开端。
善的字面意思:
善的字面意思是品质好、心质良好。
出处: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明确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
核心思想:
《三字经》中的这句话还包含了“仁、义、诚、敬、孝”等核心思想,强调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的源端才会有善的行动。
人性本善的争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观点有三种: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和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三字经》采纳了孟子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
后天环境的影响:
尽管人性本善,但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习性和行为。因此,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指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习性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