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先后认了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并且最终又背叛了他们,这一行为在历史上和民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认丁原为义父:
吕布最初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并认丁原为义父。丁原对吕布颇为器重,视其为心腹大将。然而,在董卓的诱惑下,吕布背叛了丁原,杀之而投董卓。
认董卓为义父:
吕布在董卓入京后,被董卓以高官厚禄和赤兔马等财物所诱,背叛了丁原,拜董卓为义父。
背叛董卓:
尽管吕布拜董卓为义父,但两人关系并未长久。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再次背叛,诛杀董卓。
反复无常:
吕布的行为显示了他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和性格弱点。他先是丁原的家奴,后成为董卓的家奴,最后又背叛董卓,自立门户。这种频繁的背叛行为使得人们对他产生了“三姓家奴”的印象。
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
吕布的这一绰号在《三国演义》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中广为流传,成为他形象的一部分。张飞曾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这一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吕布不忠不义行为的讽刺和批评。
综上所述,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是因为他先后认了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并且最终背叛了他们,这一行为在政治和民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形象的一个重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