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是指 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活动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这些指标经验收核定确认并完成项目信息报备入库后,可用于占补平衡。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新增耕地数量指标:
通过土地整治、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活动新增的耕地数量。
水田指标:
特别指将低产旱地改造为高产水田的面积指标。
粮食产能指标:
新增耕地所能达到的粮食生产能力指标,反映耕地的质量和产出水平。
这些指标用于确保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后,能够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以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议: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管理: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应严格管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确保指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优化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占补平衡的需求。
严格耕地开垦费的使用:确保耕地开垦费专款专用,用于开垦新的耕地,提高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