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斑筛选是一种基于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的活性筛选方法。以下是蓝白斑筛选的基本原理:
质粒载体:
通常包含一个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α片段的基因(如`lacZ`基因)。
宿主细菌:
通常含有`lacZΔM15`突变,缺失了β-半乳糖苷酶的ω片段,因此自身不产生有活性的酶。
α-互补:
当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菌中,宿主细菌的ω片段与质粒的α片段互补,形成具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
筛选培养基:
含有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和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X-gal在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蓝色产物,使菌落呈现蓝色。
重组检测:
如果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MCS),会破坏`lacZ`基因的α片段,导致β-半乳糖苷酶失活,菌落则呈现白色。
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变化(蓝色或白色),可以快速、简便地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分子。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筛选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