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侵略中国,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领土和主权的破坏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许多主权,但在形式上仍保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保留
尽管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依然保持着,成为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然而,由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控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且力量软弱。
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近代中国各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还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地主阶级发生变化,出现了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部分地主转化为资本家。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其中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人民的贫困化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揭示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