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这句诗的意思是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了,但是壮志却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对不会返回家乡。整首诗内涵悲壮又苍凉,既描叙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又抒写出边关壮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具体分析如下:
悲壮与苍凉:
诗中所描绘的边塞景象,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玉门关,都充满了悲壮与苍凉之感。这种情感基调贯穿全诗,使得每一句都透露出戍边将士的艰辛与决心。
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在沙场上的英勇无畏,铠甲磨穿却毫不退缩,展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与豪情。
思乡之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楼兰在古代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也是边关将士们战斗的前线。诗人在这里借用楼兰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将士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绝不返回家乡的坚定决心。
生活态度:
这句诗不仅仅是对边塞将士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勇往直前,直至胜利。
综上所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不仅是对边塞将士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