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初唐(618年-683年)
李渊在隋末天下群雄并起时,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盛唐(684年-755年)
683年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690年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政变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经济和文化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中唐(756年-824年)
755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国力渐衰。
自顺宗以后至唐亡,除唐敬宗外,八个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宪宗、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昭宗曾被宦官囚禁。
晚唐(825年-907年)
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
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唐朝的诗歌(唐诗)、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