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五的年俗如下:
初一
拜年:人们会在清晨放鞭炮,象征着“开门大吉”,随后家人会互相拜年,向长辈行拜年礼。餐桌上少不了年糕,代表着团圆和富贵。此外,人们不会在这一天扫地,以免扫走好运。
其他习俗:正月初一还有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等传统活动,称为“抢春”,敬拜天地神明,为新一年祈福。
初二
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称为“迎婿日”。
祭财神:人们会在家中举行祭祀财神的活动,祈求新一年财源滚滚。
初三
赤狗日: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已经淡化许多。
其他习俗:正月初三晚上人们会早早休息,因为传说这天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人们会放置食物在角落,让老鼠拿走,以求太平。
初四
扔穷:人们会吃上一顿折罗,将前几天剩余的食物烹饪成一道大杂烩,并清扫庭院,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扔掉”,以迎接未来的好日子。
迎灶神:各家各户都要祭拜灶神。
初五
祭财神:南方在初五祭拜财神,北方则在初二,期望财源滚滚。
开市:各地的市场开始重新开市。
赶五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走。
其他习俗:初五还有吃饺子、捏小人嘴的习俗,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一些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初一到初五的拜年、祭财神、送穷等活动仍然在许多地方得到保留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