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此外,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
吃粽子:
用糯米和各种香料包制成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赛龙舟:
人们划龙舟追赶并投放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挂菖蒲、艾叶:
这些植物被认为有驱邪避疫的作用。
佩香囊:
佩戴装有香料的香囊,象征驱除不祥。
喝雄黄酒:
一种传统的消毒饮品,也有驱邪的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汉字文化圈诸国的重要节日。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