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源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散文,由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蔡桓公因讳疾忌医,不听从名医扁鹊的劝告,最终导致原本可以治愈的小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扁鹊在见到蔡桓公时,发现蔡桓公面色有异,便告诉他病在皮肤表层,建议及时治疗。然而,蔡桓公不以为然,认为扁鹊是在无病呻吟,试图以治疗无病之人来显示自己的医术。
十天后,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告诉他病已发展到肌肉,若不治疗病情将加重。蔡桓公依旧不信。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提醒蔡桓公病已入肠胃,再不治疗将有生命危险。蔡桓公依旧不予理会。
最后一次,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转身就走,蔡桓公派人询问原因,扁鹊表示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已无法救治。五天后,蔡桓公果然发病,但扁鹊已逃至秦国,蔡桓公不久后便因病情加重而去世。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疾病和社会上的坏事,不能讳疾忌医,而应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