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它们主要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人的意识能否或能否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问题。
可知论
定义: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哲学学说。它主张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经验获得真知,认为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认知的。
核心观点:人类通过自己的智力和感官能力,可以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代表人物:笛卡尔、培根等。
实践检验:可知论者认为,对认识行为的正确性判断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所实现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手段。
不可知论
定义:认为世界在某些方面是无法被人类完全认识的哲学学说。它否认人类能够确定或证明某些问题的答案,主张保持怀疑和开放的思维。
核心观点:有些问题是无法被人类确定或证明的,因此人们应该保持怀疑和开放的思维。
代表人物:赫胥黎、赛拉斯、庄子、康德、休谟等。
限制认识能力:不可知论者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区别
焦点:可知论关注于认识的可能性,而不可知论关注于认识的界限。
哲学派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基本问题中关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两种不同回答。
对科学的看法:可知论通常支持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而不可知论可能质疑科学真理的客观性。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争论,并且对人们的认识论立场和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