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的供需,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具体来说,再贴现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长期再贴现政策
抑制政策:当中央银行希望抑制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时,可能会提高再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增加,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扶持政策: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或对抗通货紧缩时,可能会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刺激资金需求,增加货币供应量。
短期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灵活地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的资金供需。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包括:
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进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或对再贴现的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调整信贷结构。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影响公众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以及中央银行在再贴现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