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源于子姓
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因直谏而被杀,其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源于姬姓
周公姬旦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之子惠孙的孙子乙,字武仲,以祖父惠孙的字为姓氏,成为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源于妫姓和姚姓
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田完四世孙田书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姓孙氏。
源于芈姓
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源于荀姓
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
源于其他赐姓、改姓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被赐姓孙。
明朝中叶士人孙一元,因安化王犯法被诛,惧怕株连而改姓孙。
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在今满族、景颇族、苗族、阿昌族、哈尼族、土家族、黎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孙氏。
综上所述,孙姓的由来主要源于子姓、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其中,姬姓和妫姓孙氏的起源最为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