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9世纪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并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慢。例如,刚学习完新知识后,在20分钟后可能只剩下58.2%,1小时后降至44.2%,而一天后则降至33.7%左右。
遗忘进程呈负加速:
遗忘曲线呈负加速状态,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余的记忆量越来越少,遗忘的速度也在不断减慢。
记忆恢复的规律性:
通过观察遗忘曲线,可以发现知识在一天后如果不进行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左右。因此,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提升记忆保持率。
艾宾浩斯还提出了根据遗忘曲线制定复习计划的方法,包括确定复习点,例如:
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这些复习周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综上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揭示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呈负加速状态。通过了解这一规律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提升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