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是鲁迅于1926年发表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在童年时期为父亲求医的经历,通过回忆几位所谓的“名医”的治疗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医生的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恶劣行径。
具体来说,鲁迅的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长期无法康复。家里请来了两位号称“神医”的医生,他们开的药方奇特,治疗过程荒诞,但始终未能使病情好转。最终,鲁迅的父亲因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而去世。这些医生的行为让鲁迅深感愤怒和悲痛,他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庸医的深切痛恨和对父亲的不舍之情。
文章中还提到,这些所谓的“名医”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收费高昂,而且对待病人极不负责,甚至有意拖延病情,以谋取更多的钱财。例如,其中一位医生在病人病情危急时,仍然推荐另一位医生,而自己则趁机脱身。另一位医生则要求病人购买昂贵的药引,如蟋蟀和经霜三年的甘蔗,这些药引往往难以找到,而且价格昂贵,给病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通过这些描述,鲁迅在《父亲的病》中不仅表达了对庸医的愤怒和批判,还体现了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愧疚。这篇文章不仅是鲁迅对童年记忆的回顾,更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