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节日
十月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各家用松柴扎火把,用枯松木研末炒黄做香面,将火把点燃,用香面撒在火焰上发出响声,烘燎家里各屋旮旯及畜厩,有的还撒到田边地角,以示“驱鬼除魔”。尔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火焰映照下边歌边舞,尽情狂欢。
六月年: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
祭母节:时间是中国农历二月龙日举行,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哈尼人的保护神。
祭竜节:一年有两次,正月竜是祭祀寨神,祈求灭灾降福,人畜兴旺。三月竜是农业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黄饭节:云南元江哈尼族的节日,和生产节令相关,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饮食文化
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
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
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
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是主人待客之礼。
将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
喜饮酒,酒节特多,如祭母节、老人节、黄饭节、命名节、祭龙节、认舅节等。
礼仪
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婚姻习俗
一夫一妻制是哈尼族的基本婚姻制度,弃妻再娶要向前妻和舅家赔礼。
历史上有姑表优先婚配的习俗,但堂兄妹不许婚配,同姓一般不通婚。
青年男女在婚前可自由交往,谈情说爱。
建筑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
服饰
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逢年过节,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泡。
丧葬习俗
葬礼是最为隆重的,认为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此,要举行盛大的葬礼,包括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
这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