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措施:
坚定制度自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发挥制度优势
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使制度更加科学严密、更有效率活力、更加成熟定型。这包括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从战略层面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制定总体规划和路线图。这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需要从中央宏观层面加强对治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和指导。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思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要不断破除束缚社会政治进步的体制机制,推动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新观念和新实践。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和效率。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这包括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创新治理方式方法
进一步创新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总结和推广成熟的改革创新政策,从制度上解决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动力问题。
提高治理者素质
破除官本位观念,提高治理者素质,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通过制度监督和保障公民权利,确保治理者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强化制度意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