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是一则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在战国时期,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发现北方各国都害怕他的大将昭奚恤,感到奇怪,询问朝中大臣原因。
大臣江乙向楚宣王讲述了这个故事:一只狐狸被老虎抓住,但狐狸告诉老虎自己是天帝派来统治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就会受到天地的惩罚。
老虎半信半疑,但狐狸提议让老虎跟在自己后面看看其他动物是否害怕自己。
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跟在后面,森林里的动物们见到老虎都逃跑了。
狐狸得意洋洋,老虎误以为动物们害怕的是狐狸,从而相信了狐狸的话。
故事的寓意是,狡猾的狐狸利用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但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最终会被揭穿谎言。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他们虽然能嚣张一时,但最终不会有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