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以下是对《金刚经》的部分原文及其解释: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解释:
这段经文描述了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的生活,以及他在乞食过程中的仪轨。通过这些细节,佛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修行者的简朴生活方式,以及他对弟子们的关爱和教导。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译文:
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解释:
这段经文记录了须菩提长老向佛请教如何修心,如何达到无上的平等觉悟。佛的回答强调了守护心念和排除邪念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成佛的关键。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原文: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各位大菩萨们,应该这样降伏自己的内心!世间所有的众生,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还是化生;无论是有色界众生还是无色界众生;无论是有思维、无思维还是非有思维非无思维的众生,我都希望他们都能进入无余涅槃的境地,得到彻底的解脱。虽然我会这样灭度无数无边的众生,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是被我真正灭度的。”
解释:
这段经文阐述了佛的慈悲和大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化,使所有众生都能解脱生死,达到涅槃。佛强调,虽然他灭度了无数众生,但众生并没有真正被他灭度,因为真正的解脱是自我内心的觉悟。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原文:
“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