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作业准备
清除模板内、垫层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
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检查模板。
浇筑混凝土前应浇水使模板湿润,并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
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混凝土公司卸出后,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用水冲出的混凝土严禁用在永久建筑结构上。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分钟。
混凝土泵机、泵管的布设及操作
混凝土泵机的布置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及总体施工部署。
混凝土输送的泵管不得靠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若采用固定泵时泵管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管应用钢管搭支架固定,垂直管固定在结构外围上)。
混凝土泵的操作要严格执行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规定,操作人员经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混凝土浇筑
开始浇注前,先将混凝土的浇注位置进行湿润处理,以免混凝土吸水过快。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板内,用振动棒进行振动,以排除空气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养护
浇注完混凝土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避免在早期干燥过快而出现裂缝。可以使用喷水将混凝土表面湿润,或者利用湿布覆盖混凝土,以保持水分。
拆模后,对刚拆卸下来的混凝土进行养护,防止过早失去水分而影响强度和质量。
其他注意事项
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3米时必须采取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60mm—180mm之间,抽查混凝土的位置为罐车的1∕4—3∕4之间。
浇筑顺序为先浇筑剪力墙,后浇筑梁板,梁板浇筑一半时浇筑楼梯。
这些步骤确保了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