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景象描绘
潮平两岸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展现了春天江面的壮观景象。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显得十分精采。“悬”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帆的垂直状态,又暗示了风的和缓。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哲理蕴含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顺境与逆境,只有风正帆悬,才能顺利前行。
情感表达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吴楚间。当他乘舟次北固山下,看到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景象时,不禁触发了心中的思乡之情。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便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期盼。
艺术魅力
这句诗的语言简练而精炼,对仗工丽,跳脱自然,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称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同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其传诵千古的名句,以其开阔的境界和深邃的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综上所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仅是一句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句,更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杰作,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