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是指 不上班但照领工资的行为。这通常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者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吃空饷的主要形式包括:
虚报人员:
以少报多、以无报有、重复报领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领财政资金。
在编不在岗:
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如长期请假、停薪留职但未办理正式手续。
死亡不注销:
人员死亡后未及时注销其编制和工资关系,仍由家属或他人继续领取工资。
冒领虚报:
冒领虚报工资,如一些单位把实际只有少数人工作的工资总量上报为多人,套取多出来的部分。
违规缴纳社保:
单位违规为在编不在岗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吃空饷现象的存在,往往与单位管理不善、监管不力、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为了根治这一现象,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