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和青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皮肤和体色
青蛙:皮肤光滑湿润,背部呈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中央有一条浅色纵纹。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
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它们没有像青蛙那样的纵行皱褶和黑色斑纹。
毒腺
青蛙:没有毒腺。
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包括皮肤腺和耳后腺。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耳后腺位于头侧鼓膜的上方,可以分泌出有毒的物质。
齿和舌
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称为犁骨齿。舌尖分叉。
蟾蜍:上下颌都没有齿,舌尖不分叉。
繁殖方式
青蛙:通过鸣叫吸引异性,配对后雌蛙向水中排卵,每次约3000—6000粒,雄蛙同时排出精子,精卵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4—5天后孵化成蝌蚪。青蛙的蝌蚪是草食性或杂食性。
蟾蜍:每年春末夏初产卵,每次产卵量约5000枚,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3—4天后孵化出小蝌蚪。蟾蜍的蝌蚪是纯黑色,身体呈椭圆状。
生活习性
青蛙:常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主要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蟾蜍:喜欢隐蔽在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白天多潜伏隐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头上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是耳膜,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
蟾蜍:身体短而粗,后腿短,没有蹼和垫子,倾向于爬行而不是跳跃。它们的眼睛较低,呈足球形状。
价值
青蛙: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
蟾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和蟾衣是紧缺的药材。
总结起来,蟾蜍和青蛙在皮肤和体色、毒腺、齿和舌、繁殖方式、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它们在生态位和药用价值上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