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 将资源费用准确分配到产品、服务等成本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在于将成本直接追溯到具体的作业活动上,而非传统的以产品或部门为成本归集单位。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度,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成本:
将能够直观地确定为某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资源成本划为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或服务成本,其余部分则列为作业成本。
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
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计量作业成本:
根据资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即作业成本。
选择成本动因:
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的计算依据。
汇集成本库:
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
作业成本分配:
通过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计算产品成本:
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识别和消除无增值作业,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成本效益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