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 太阳神鸟金饰。太阳神鸟金饰不仅是古蜀人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的物化体现,而且其图案中的数字也深有寓意。四只鸟可能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流转,而十二道芒纹可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显示了古蜀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为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向海内外征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后,最终评选结果于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揭晓。标识启用后,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