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七言律诗,写于他晚年寄寓夔州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夔州的特定环境。风急天高,猿声哀啸,渚清沙白,鸟群盘旋,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其中,“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萧瑟的秋空之中。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描绘了秋景的壮观。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而落,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形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表达了他对身世飘零和国难家愁的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点出了自己的处境。他感叹自己常年漂泊在外,疾病缠身,孤独无援。在这个悲凉的秋景中,他独自登高望远,心中的悲愁难以排遣。这两句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和忧愁。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他的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加难以排遣。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在艺术上,这首诗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