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发生的一起著名事件。以下是事件的详细经过:
背景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攻打曹魏。
诸葛亮任命参军马谡驻守战略要地街亭。
马谡的失误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在街亭依山傍水安营扎寨,而是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副将王平多次劝告未果,最终街亭被曹魏名将张郃攻破,蜀军大败。
诸葛亮的反应
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后,立即上表后汉主刘禅,自请降级三等,并处以马谡死刑。
诸葛亮在处斩马谡时,因痛心疾首而痛哭流涕,这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由来。
后续
马谡被下狱后,最终病死狱中。
向朗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
历史记载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均记载了此事,但细节有所不同。《三国志》称马谡逃跑,而《三国演义》则详细描述了马谡的失误和诸葛亮的悲痛。
影响
此事件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军纪的严格维护,也反映了他对马谡才能的惋惜和对未能听从刘备遗言的悔恨。
“挥泪斩马谡”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象征着诸葛亮对国家和军队的责任感,以及他个人的情感波动。
综上所述,“挥泪斩马谡”是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因马谡失守街亭而做出的艰难决定,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均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