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是 职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这个工资总额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进行核定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ext{公积金缴存基数} = \frac{\text{职工上年工资总额}}{12}$$
其中,工资总额包括: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奖金
津贴和补贴
加班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缴存基数有上下限规定,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公积金缴存基数需要大于等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也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最高缴存基数。缴存比例取1%的整数倍,最低分别不低于5%,最高分别不高于12%。
例如,假设某职工在2023年的工资总额为300,000元,实际发放工资月份为12个月,则该职工2023年的月平均工资为:
$$\text{月平均工资} = \frac{300,000}{12} = 25,000 \text{元}$$
如果该职工所在地区的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32,310.25元,下限为2,200元,且单位选择的缴存比例为10%(假设职工个人缴存比例也与单位一致),则该职工的公积金缴存情况如下:
缴存基数:25,000元(因为25,000元在上下限之间)
单位月缴存额:25,000元 × 10% = 2,500元
职工月缴存额:25,000元 × 10% = 2,500元
月缴存总额:2,500元 + 2,500元 = 5,000元
因此,计算公积金缴存基数需要先确定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然后根据当地规定的上下限和缴存比例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