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全人教育
倡导全人教育,学习不仅是读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充满阳光的。
课程内容的更新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评价理念的创新
树立终身学习观、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批判与创新的精神。
课程管理的现代化
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的机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系统治理与智能数字技术赋能
从课程作为国家事权和公共事业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系统深化要以全面培养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基本方法,以课程育人方式变革为核心举措,以评价理念工具创新为长效牵引,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为现代支撑,以系统治理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尊重教育之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课改为依托”,走“低起点、广开路、多成才”之路,切实提高育人成才“生长点”。
这些理念与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复兴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