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主题
案例的核心理念,反映想要探讨的问题或主题。应选择最有收获或最有启发的角度来确定主题。
背景
描述案例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包括问题或困扰事件的具体情况。这有助于说明事件发生的特别原因或条件。
问题或问题情境
突出一个中心论题,避免多个主题导致叙述杂乱。案例应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展示近5年发生的事情,并与教学背景相照应。
故事情节
叙述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并包含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应展示学生围绕讨论中心问题的不同见解和过程性教学冲突。
具体详实
案例描述应具体、详实,提供准确、纪实性的信息,包括相关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影响对问题实质的把握。
引述材料
可以引述口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问题性质
明确问题的性质,如教学策略问题、学生行为问题或师生关系问题。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避免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
解决办法
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和详细过程。案例应侧重于提出与特定背景材料最密切相关的解决方案。
决策评价
对已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进行评价,提供新的决策参考点。可以在案例开头或结尾写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
教师内心世界
揭示教师在实践中的心路历程,包括态度、动机和需要。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具体过程。
示例
主题
通过生活趣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背景
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电影中的大山呼喊和回声,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问题或问题情境
学生对“吃肥皂吐泡泡”这一生活趣事产生好奇,教师利用这一情境来引入课文。
故事情节
教师描述孩子们吃肥皂吐泡泡的情景,并提出“如果你们飞上了天,老师怎么抓你们”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具体详实
教师详细描述孩子们的各种有趣反应和想象,如“老师坐上直升飞机抓人”和“老师拿渔网撒向天空”等。
引述材料
教师引用了孩子们的原话和想象,增强了案例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问题性质
案例主要涉及如何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讨论,解决了如何将生活情境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的问题。
决策评价
教师在案例中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短评价,认为这种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内心世界
教师通过这一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步骤和示例,可以撰写出一个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