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本名姒鸠浅,又名菼执,是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为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勾践是夏禹的后裔,越王允常之子,因此也被称为越王勾践或勾践。
勾践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在战败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象征。公元前494年,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遭遇重创,被迫求和并入吴为奴,直到三年后才被释放回越国。回国后,他重用贤臣如范蠡、文种,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发展农业、商业,并选拔人才,使得越国国力逐渐恢复。
公元前473年,勾践利用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防守空虚的时机,发动攻击并最终灭吴。随后,勾践率军北上,会盟诸侯于徐州,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的治国理念、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卧薪尝胆的典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