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极为喜爱,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沉浸在音乐的愉悦和回味中,忘记了肉的滋味。这句话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和陶醉程度,表达了他对音乐之美的极高评价和深刻感受。
具体来说,孔子收学费时收的是肉干(束修),因此肉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听到韶乐之后,他整个人都被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可能陷入了沉思,也可能是在发呆,但身心都感到舒坦、宁静和甜美,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平衡。因此,他感慨地说:“三月不知肉味!”
此外,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忘记了其他所有事情。在这个典故中,孔子对音乐的专注和热爱达到了如此地步,以至于在三个月内吃肉都感觉不到其滋味,这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痴迷和热爱。
综上所述,“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在听到美妙无比的韶乐后,表达他对音乐之美的极大喜爱和陶醉,同时也用来形容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而忘记其他事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