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以下是古代十二时辰与当代时间的对应表:
```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等工具来计时,其中一天被划分为100刻,每刻相当于现代的14.4分钟。夜晚的报时称为“更”,分为五个更,其中第三更是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因此有“三更半夜”的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时辰的划分与现代的标准时间存在出入,上述对照表是根据传统时辰与现代24小时制的对应关系进行转换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因历史时期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