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乃莹,后改名张廼莹,乳名荣华,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萧红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并一同走上写作之路。
萧红的文学创作生涯虽然短暂,但成就斐然。她的代表作品包括:
《生死场》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是她的成名作,也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呼兰河传》
(1940年):在香港发表,是一部回忆性长篇小说,描写了她的故乡呼兰河及其周围的生活。
《马伯乐》(1940年):发表中篇小说,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
散文集《商市街》(1936年):与萧军共同完成。
其他作品:
还包括《孤独的生活》、《砂粒》等散文,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苦难,她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尽管生命短暂,但她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