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长期的封建家庭影响,形成了他气量狭小、软弱屈从的性格。家庭为他包办订了婚,但未婚妻夭折,他出于对岳父的怜悯,写信慰问,得到岳父的欢心,岳父便出巨资送他到欧洲留学。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四年后与苏文纨乘同一条船回国。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与同船的鲍小姐鬼混过,最后明白上当受骗了。
回国后,方鸿渐岳父让他在自己的银行上班。这时有真才实学的苏文纨爱上了方鸿渐,方鸿渐拒绝了官僚小姐苏文纨的庸俗爱情。可是方鸿渐却爱上苏文纨的美丽纯真表妹唐晓芙。于是谙于情场斗法的文学博士苏小姐将方鸿渐害得身败名裂,同时方鸿渐也遭到情场“后起之秀”唐小姐的拒绝。
当时,国内正是全民奋起抗日之时,然而,方鸿渐却陷入“情场”和“名利场”的“围城”。在失意和沮丧中,方鸿渐离开了上海,到湖南的三闾大学应聘。在三闾大学,方鸿渐陷入了新的“围城”——三闾大学中上演着新的“儒林外史”: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
小说还通过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孙柔嘉是方鸿渐在大学任教的同事,不算漂亮也不算难看。两人婚后争吵不断,失业后又不得不辗转于上海、重庆两地追求事业、爱情以及婚姻的过程。小说深度地探索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这一哲学命题,即“围城外”的人对事业与婚恋等的拼命追求以及“围城内”人对自己事业与婚恋等的不满与厌烦,在他们身上希望与失望并存,高兴与痛苦更是随时都在转换。
总的来说,《围城》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人性弱点的讽刺小说。它通过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展现了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被誉为“新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