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合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带领读者游历了中国的历史长河,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对《文化苦旅》中部分精彩段落的摘抄及其赏析:
摘抄一:
```
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
```
赏析:
这段文字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通过和尚在莫高窟前的发愿场景,传达出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珍视。文字中光的流溢和色的笼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深邃。
摘抄二:
```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热爱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畏缩迫害,却绝不愿定迫害。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苦难与迫害的深刻思考。它表达了对文明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对人性中野蛮、苦难倾向的警惕。
摘抄三:
```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常常象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满脑空白。
```
赏析: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作者站在古人曾经站立的地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体会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摘抄四:
```
他们的“入世”言行,解构了独立的文化思维;他们的“出世”言行,那么表现一种敌意。直到今天,中国文人依旧在政客式的喧嚷和书囊式的落莫间徘徊,都带有自欺欺人的虚假。
```
赏析:
这句话批判了当代文人在面对世俗压力和文化冲突时的态度。作者认为,文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自欺欺人。
以上摘抄和赏析均体现了《文化苦旅》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余秋雨先生通过散文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文化的魅力,思考文化的未来